ldquo药物副作用rdquo让

很多患者反映,服用治疗痛风的药物之后,他的胃“吃坏了”,肝脏也受损了。的确,一些治疗痛风的药物引起的副作用十分让人头疼,但却又不得不用,可谓爱得深,恨得深!

那么,看到说明书上一长串的不良反应,继续服用还是停药?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因噎废食不可取,如何预防是关键!

治疗痛风的药物有哪些?副作用是什么?该如何预防?

1

痛风急性发作期治疗用药

急性痛风发作时常用三类药物治疗:秋水仙碱、非甾体抗炎药和激素。在用药过程中,无论是患者还是医生,最害怕的药非秋水仙碱莫属了。秋水仙碱是治疗痛风急性发作的特效药,越早用药,疗效越好。按秋水仙碱说明书提到的成人常用量,每1~2小时服0.5~1mg(1-2片),直至关节症状缓解,或出现腹泻或呕吐,如果出现腹泻或呕吐基本就达到中毒剂量了。因为秋水仙碱的负荷剂量与中毒剂量接近,如果按照说明书的用法用量,痛风患者服用秋水仙碱后很可能出现严重的胃肠道反应如腹痛、腹泻、呕吐,肌肉、周围神经病变,骨髓抑制,休克,肝肾等重要脏器损害。

那么,秋水仙碱到底该如何用?目前推荐急性期应用秋水仙碱的时机越早越好,低剂量秋水仙碱48h内用药效果更好。急性期使用低剂量秋水仙碱(0.5mg,3次/日或首剂1.0mg,1小时后0.5mg),副作用一般很小。

2

痛风缓解期用药

痛风缓解期的治疗主要是降尿酸治疗,通过治疗使血尿酸水平长期维持在达标水平,这样可以预防痛风性关节炎的反复发作,也可预防和延缓痛风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1.抑制尿酸生成药:别嘌醇、非布司他。

别嘌呤醇是临床应用最久的降尿酸药物,其主要功效是抑制尿酸生成。其副作用主要有:胃肠道症状、肾脏损害、肝功能损害、骨髓抑制及过敏反应。尤其需要注意的是皮肤过敏反应,严重者可导致全身性的剥脱性皮炎而危及生命。

别嘌醇的正确用法:要从小剂量开始,并定期监测血常规及肝肾功能,别嘌呤醇所致的肝肾功能损害是可控的。另外,服用该药后,如果出现皮疹、瘙痒、发热等不适,首先要考虑别嘌呤醇过敏,此时应立即停药,及时给予对症处理。别嘌呤醇过敏与患者携带HLA-B基因有关,为了减低临床用药风险,在服用别嘌醇之前先做HLA-B基因筛查,如果筛查结果阳性,则须换用其它降尿酸药物,如非布司他。与别嘌呤醇相比,非布司他对肝肾功能影响较小,过敏现象罕见,降尿酸效果更强。

2.促进尿酸排泄药物:苯溴马隆。

苯溴马隆主要是通过促进尿酸经肾脏排泄来发挥作用。其主要缺点在于,在促进尿酸排泄时,苯溴马隆可使尿液中的尿酸浓度增加,超饱和后可形成尿酸盐结晶,导致尿路结石及肾损害。为此,建议患者服药从小剂量开始外,最好在白天服用,多饮水,饮水量不得少于每日~毫升,这样可起到增加尿量、冲刷尿道、加强尿酸排泄的作用。另外,在服用该药前后要注意监测尿液的酸碱度,必要时加用碳酸氢钠片,以使尿液的pH值不至偏酸性,以利于尿酸的排泄。此外,已存在泌尿系结石者禁用此类药物。

3.小苏打片。

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可以碱化尿液,是降尿酸治疗的辅助用药。碳酸氢钠长期大量服用可引起腹胀嗳气,血钠升高,加重水钠潴留及心脏负担,诱发心力衰竭和碱中毒。在服用碳酸氢钠期间,一方面要注意观察有无心慌、胸闷、浮肿等心力衰竭征象,尤其是老年人或有心功能不全的患者要格外小心,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另一方面,还要注意监测尿pH值,使尿pH维持在6.2~6.9,如果尿pH值大于7.0,容易形成草酸钙结石,需要停药。

3

不吃或盲目停药,会导致什么后果?

虽然药物都有副作用,但切不可盲目停药。持续的高尿酸血症对身体伤害更大,痛风如不积极治疗,肾损伤、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发病风险增加。伴发糖尿病、高血压等的并发症,严重的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就像我之前说的,因噎废食不可取,如何预防是关键!痛风患者看病切忌闭门造车,偏听偏信,盲目服药。盲目自信、自行服药,最终造成很多不良反应,临床中这种例子数不胜数。所以,看病得找专科医生,在医生指导下用药,这样才能早日得到规范诊治,控制好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图片来源与网络。

希望我的科普,让医学变得简单,让健康变得持久!




转载请注明:http://www.qrmqc.com/wadwh/1027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