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世良从先心病介入质控数据谈PFO规范化

导语

自年以来,依据国家卫健委先心病介入网络直报系统、国家心血管病质控信息平台和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年-年)的数据统计,截至年5月11日,医院14年完成PFO封堵例数共计为例。尤其近几年,PFO(卵圆孔未闭)封堵增长幅度较大,建立PFO规范化培训势在必行。中医院蒋世良教授在近期一次会议中,从先心病介入质控数据谈到了PFO规范化培训的重要性。

从近2医院PFO封堵术的概况可以看出,年开展PFO医院有家,从事的医师有名,全年完成了例手术;到年开展PFO医院增加到家,从事的医师增加到名,全年完成的例数增加到例。医院的数据也呈现增长的趋势。

近2年中国常见先心病介入病种所占比率有所变化。在年之前,ASD(房间隔缺损)占据第一位(37.7%),但在年,PFO介入治疗数量(44%)已位居第一位。

近2年医院PFO封堵术的结果成功率都比较高,均超过了99%;并发症发生率并不是很多,但死亡率每年均有发生。

医院PFO封堵术发生的并发症中,心脏压塞所占例数最多。

医院PFO封堵术发生的并发症中,血管损伤所占例数最多,并发生了2例死亡。

PFO封堵术中并发症

1.心脏压塞及死亡:多发生在未经严格培训的或无穿刺房间隔经验的医师。

2.封堵器脱落:多为PFO形态特殊或封堵器选择不当。

3.残余分流:封堵器选择不当、封堵位置不正确、遗漏合并病变。

4.心房颤动(房颤)及血管并发症等。

PFO封堵术后并发症

1.猝死;

2.心脏磨蚀(目前国内最长术后1年);

3.感染性心内膜炎;

4.心包积液/心脏压塞;

5.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低龄儿童PFO封堵术现状

国内开展PFO封堵术的心儿科介入医师逐年增多,近2年来低龄儿童单纯PFO封堵术有增多趋势,最小年龄6个月;并且VSD、PDA、PS合并PFO患儿“一站式”封堵PFO在儿科介入医师中实施较多。

年PFO封堵术(≤6岁)共开展37例,其中单纯PFO共有11例;此外,最小年龄为1.3岁,同时还开展了VSD+PFO、PDA+PFO、PS+PFO手术。

那该如何看待低龄儿童PFO封堵术?

出生后,若年龄>3岁时,卵圆孔仍不闭合,则称为卵圆孔未闭。无症状的儿童查体发现PFO,不应行封堵术。VSD(室间隔缺损)、PDA(动脉导管未闭)、PS(肺动脉瓣狭窄)合并PFO患儿,应慎重封堵PFO。对于是否主张一站式介入封堵值得探讨,我们应考虑低龄儿童置入传统PFO封堵器的潜在风险。

如何看待PFO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

对于判断PFO术后的临床疗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综合评估:

1.PFO封堵术后患者的术前症状是否消失或改善?

2.术后心房水平右向左分流是否消失?

3.术后有无发生相关并发症等?

4.如何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

病例介绍:医院神经内科做了发泡实验,查出卵圆孔未封闭2mm,没有其他症状,在12月3号做了卵圆孔介入封堵手术,术后头痛没有转好,心脏还时常不舒服,感觉心慌,有时心跳加速,胸口还时不时痛,不知道胸口痛是不是与手术有关,患者现在想取出封堵器,是否能介入取出来?取出来还用切开心脏吗?心脏有无其他创伤?心外科专家对该患者进行评估后认为,即使将封堵器拿出,也不一定缓解胸部不适的症状。在与患者沟通后,应该进一步探查病因,探究是否为精神因素或其他异常检查结果所致。

如何看待PFO合并偏头痛?

目前大多数医疗中心PFO封堵术>50%病例为偏头痛,首先应请神经内科医师除外其他原因所致的偏头痛,要正确判断偏头痛还是抑郁症。

如何把握封堵PFO治疗偏头痛?

1.是否采用封堵PFO来治疗偏头痛,目前主要取决于:有无先兆症状;有无卒中病史;对药物治疗的反应;以及患者本人的意愿。

2.对PFO伴中大量右向左分流,且尝试药物治疗偏头痛无效后可选择PFO封堵术,应向患者及其亲属充分交代术后预期效果,签署知情同意书。

3.鉴于目前循证医学证据不充分,不建议封堵PFO作为常规治疗偏头痛方法之一。

总结

总体来说,PFO介入治疗目前已成为相关卒中常规的预防手段。介入医师应与神经内科及影像科医师密切合作,充分发挥多学科团队(MDT)的作用,严格掌握适应证。此外,参与PFO介入的医师需经过严格规范化培训,以进一步提高PFO介入成功率及安全性,降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使该技术健康持续、深入地开展。

专家简介

蒋世良教授

中医院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顾问专家。从事心血管疾病影像诊断及介入治疗工作,包括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治疗风心病二尖瓣狭窄、肺动脉瓣球囊成形术治疗肺动脉瓣狭窄、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肺动静脉瘘栓塞术及某些先心病外科术后残余分流的介入治疗等。负责承担国家“九五”公关课题1项,参加国家及部级科研课题6项。先后获国家级二等奖1项,部级一、二、三等奖各1项,荣获中华医学会及中国介入心脏病学大会理事会颁发的中国介入心脏病学突出贡献奖。在国家级杂志上发表论文80余篇。担任10种专业杂志的编委和2种杂志的副主编。培养博士生10名。

版权及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发表内容知识产权归属医谱平台、主办方以及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未经许可,禁止进行复制、传播、展示、镜像、上载、下载、转载、摘编等。经授权使用,须注明来源,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转载请注明:http://www.qrmqc.com/wadzz/1546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