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正常高值血压rdquo

刘云涛 https://yyk.39.net/doctor/306474_comments.html

点击上方蓝字   主要病理因素在于痰与湿。痰的形成因素很多,但多与气化失司有关。一因气虚,二因气郁。气虚责在脾肺肾三脏。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肾为生痰之本。三脏中又以脾(胃)气虚为主要病机。明代龚廷贤言:“痰者,病名也。生于脾胃……或食后,因之气恼、劳碌、惊恐、风邪,致饮食之精华不能传化,而成痰饮矣。”气郁主要因情志及外感六淫。包括食郁、湿郁、气郁、热郁等,主要是食郁和气郁。痰易与湿互结,无论因外感湿气还是由于脾气虚而生湿,二者皆黏滞重浊。湿久易成痰,火炼液亦成痰,二者同出一源,同气相求,易互结伤脏腑,阻气机。

痰湿性黏滞,留行于血脉之中则阻滞血流,有形之痰结血液,无形之痰气阻脉道,血液黏滞,脉道不通,气机不畅,发为眩晕头痛。从西医角度来看,此痰可类比与低密度脂蛋白,血液中过多血脂与低密度脂蛋白结合,堵塞血道,使得外周阻力升高,血压升高,表现为正常高值血压。朱丹溪言“无痰不作眩”,指出“痰”是导致眩晕的一大要素。《诸病源候论》中指出头痛亦与痰有关,他认为素体有痰,痰停于胸膈,复感寒气。寒为阴邪,阻遏阳气,且寒性凝滞,促使风痰结聚上逆冲脑,阳不能化寒气,不通则通,故头痛。此为痰与风寒结聚。朱丹溪《丹溪心法·头痛》又言:“头痛多主于痰,痛甚者火多”,此为痰结于火。头居高处,唯风可至,火性本炎上亦可至头,且火可化风,上扰清阳使头痛。脾气虚无力运化水液则生湿生痰,痰与湿互结,脾运化失司,痰湿之浊阻滞气机,加之情志不遂,肝失疏泄,肝气横逆犯脾,故出现恶心、纳呆。气机不畅,故见呕吐痰涎,湿过重者还可出现头重如裹等其他兼症。

2.1.2脉象分析   滑脉,主痰湿内停。《濒湖脉学》言:“滑脉为阳元气衰,痰生百病食生灾。”滑脉是痰湿典型脉象。痰湿使气血黏稠浑厚,脉象上体现为如盘走珠,界限不清,质感黏稠。从局部来看,因痰阻气机,脾又居枢纽之处,行枢纽之功,且脾脏本易受痰湿困阻,由此中焦气机不利,滑脉在右关脉体现明显。

弦滑脉,主痰阻气机,肝气郁而不舒。由滑脉发展而来,或由于情志导致,或本就存在肝病。痰为土家之实邪,木旺乘土可见弦滑脉;痰湿困脾,脾病日久,脾土虚,加之情志不畅,肝失疏泄横犯脾土亦可见弦滑脉。依据病程发展,大多数脾虚湿盛证患者均会出现弦滑脉。同时弦脉的轻重程度反映其病情的轻重。中医角度看,弦脉为肝病之死脉,且左关愈弦病愈重。西医角度来看,痰浊越盛,结聚脂类及其他黏滞成分就越多,存于脉道中,犹如溪流中央之石,使得血流湍急,成湍流之势,冲击脉管使血管紧张度提高,故成弦脉。若轻证只见湿而未成痰,脉象多濡。

2.2肝肾阴亏证

性别为此证的特征性因素,临证发现男性正常高值血压比女性多。而女性进入更年期,比例便会提高与男性持平,甚至超过男性。临床表现为:眩晕,头痛,耳鸣,五心烦热,腰膝酸软,失眠健忘,舌红少苔,脉弦、数、大。

2.2.1证型分析   肝肾阴亏证高值血压主要由于肝、肾及任脉、太冲脉阴阳失调所致。阴虚为本,阳亢为标。

女子以血为本,以肾为先天。《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指出女子“七七天癸竭,任脉虚,太冲脉衰少”。任脉为阴脉之海,冲脉为血海。同时任脉有助肾纳气,统御三焦之气的功能,任脉虚,三焦之气不得如常输布,五脏失精血濡养,可见妇人脏躁。肝肾阴亏证多因情志不畅,肝失疏泄、藏血,肾水亏虚不涵肝木,房事不节,肾阴过损及久病劳倦伤及肾阴等造成。《临证指南医案》指出“阴亏液耗,风动阳升”。朱丹溪提出“无火不晕”,阴虚水不制火可眩晕;《灵枢·海论》曰:“髓海不足,则脑转耳”,肾主藏精,精生髓,充脑,脑为髓海,肾精亏虚则髓海空虚,见眩晕、耳鸣、健忘;腰为肾之府,肾阴虚则腰膝酸软;虚火亢于上,则五心烦热,扰动心神则心悸失眠;任脉、太冲脉皆起于肾,肾主生殖故天癸与肾也密切相关。肝肾同源,肾精化血,肝藏血,陈修园所言:“究之肾为肝母,肾主藏精,精虚则脑海空虚而头重”,也强调了肝肾之关系密切。肝肾阴不足,肝阳上亢,甚者肝火扰动肝风,见眩晕头痛,虚火上炎,舌红少苔。阴虚火旺,虚火扰动血脉使得血压升高。西医研究认为,女性雌、孕激素具有舒血管效应,月经绝经后,雌、孕激素水平下降,对血管的舒张功能也随之大幅度下降,故女性绝经后高血压发病率会显著提升。

2.2.2脉象分析   弦脉,主阴虚。“脉为血之府”。朱丹溪曰:“脉无水而不软也。”不软则硬,硬是弦脉的特点,此弦脉主阴虚。见于此证初期及中期,津液已伤,火未成气候。根据个人体质及性格不同也可见弦细脉。

弦数脉,主阴虚而肝火盛。弦脉为肝之脉,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肝火易生,火盛则热,热则脉数。心火盛亦见弦数。此时火势渐长,津液持续耗损。再盛,则可兼见大脉,且大而无力,大而燥狂,大而虚浮,此为津液虚损至极,水无以制火。“大则病进”(《素问·脉要精微论》),大脉现,提示病情加重。阴虚火旺证候脉象以弦数而大之象者多见。

2.3肾阴阳两虚证

家族史为特征性因素,其他主要影响因素为年龄以及其他疾病。临床表现:头晕头痛,腰膝酸软,体倦乏力,心悸失眠,自汗盗汗,畏寒肢麻,舌淡嫩或嫩红,苔白厚或薄白,脉虚弦而紧,或沉细尺弱,或其他阴阳偏盛偏衰症状。

2.3.1证型分析   张景岳言“无虚不作眩”。先天不足即禀受父母之精不足,后天失养比如久病、长久服药药物影响、年老体衰等都能导致阴阳两虚。阴阳两虚证既可以在血压高值前期出现,也可由其他证候发展而来。

与肾脏关系最密切。“肾为先天之本”,肾为一身脏腑阴阳之根本,《素问·至真要大论》言:“太阴司天,湿淫所胜……时眩……病本于肾。”由于阴阳两虚,整体可见气虚症状,次证多见为肾阳虚。《景岳全书》记载:“头眩虽属上虚,然不能无涉于下,该上虚者阳中之阳虚也,下虚者,阴中之阳虚也”。肾阳又是一身之元阳,元阳亏损,五脏六腑经脉皆无以温煦,五脏不温则不藏精气,六腑不温则不传化物,经脉不温则营卫不和。不藏精气则神失养,气血无源,故体倦乏力、心悸失眠、自汗盗汗;不传化物则三焦不通,糟粕无所出,则为痰、为饮、为瘀;营卫不和,血行不畅,腠理开合不及,故畏寒肢麻。所以肾阴阳亏虚多导致痰饮、瘀血,阻滞气机而使血压升高。此证以肾阳虚为本,丹溪有“阳常有余而阴常不足”之论。盖若肾阳已亏虚,肾阴也无源从化,故肾阳虚衰时,肾阴应先不足,阴损及阳后肾阳亦不足,故成阴阳两虚。

2.3.2脉象分析   弦紧脉,主虚。整体脉象沉而无力。脉道弹性主要是脉管壁所含的弹性纤维,“少火生气”,气化精微以濡养全身,今阳虚无以蒸腾,阴阳两虚肌肉无营养补充,脉道弹性不足,所以见紧脉。沉细而尺弱,主虚。脉道血少故脉沉细。尺脉表现为沉而弱,是无力的,提示肾阳虚衰。

2.4肝郁气滞证

与情志相关,又以吸烟为特征性因素。临床表现:头晕头痛,多为胀痛,胸闷气短,心烦易怒,恶心呕吐,口干口苦,尿黄便秘,失眠,舌红苔黄,脉弦数。

2.4.1证型分析   肝郁气滞证的出现与性格、情志及脏腑病变等有关。“肝气盛则怒,虚则恐”,脾气暴躁之人肝火易盛。情志不遂,肝气郁结可郁而化火。肺失宣降,肝气不得条达疏泄而生火。吸烟与正常高值血压关系从中医角度看,烟草之气可视为邪气,伤肺气,导致肺气虚,由此转入肝肺两脏的病理传变关系之中。研究显示,烟草中的有害成分损害内皮细胞,引发动脉粥样硬化致高血压,烟草成分还影响高血压遗传性。与不吸烟者比较,吸烟者患高血压的风险增加了1.67倍,并有显著的剂量相关性。

邓铁涛认为高血压的病因病机无论始于何脏,最终都传归于肝,同样由肝而始也可以演变成其他证型。如肝阳过盛可化风化火,生痰为痰浊壅盛,伤阴及肾导致阴阳两虚。《素问玄机原病式·五运主病》载:“所谓风气盛而头眩晕者,由风木旺必是金衰,不能制木而木复生火,风火皆属阳,多为兼化,阳主乎动,两动相搏则为之旋转。”即“无火不晕”。“肝为五脏之贼”,肝气不疏,肝火炽盛往往影响其他脏腑。木火刑金,上犯心肺则胸闷气短、心烦失眠,横犯脾胃,则恶心呕吐、口苦口干,火盛伤津,则舌红苔黄。

2.4.2脉象分析   弦脉,主肝病,体现在整体,以左关脉为代表。数脉,主热,肝火过旺扰动血流,体现为数脉。

3防治思路

倡导以改善生活方式为主,中医治疗为辅。中医的“治未病”特色,使中医在防治正常高值血压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合理饮食,调畅情志,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纠正偏态体质。尤其在纠正偏态体质方面可以很好地发挥中医中药优势。现正常高值血压证候以脾虚湿盛、肝郁气滞为主。正常高值血压作为高血压的潜伏阶段,病因病机复杂。从以上分析可看出,其在肝而不止于肝,责肝更需责他脏。且无论实虚,临床都会发现患者容易疲劳,这与肝脏为罢极之本的功能特点相一致。在治疗上,大多从肝肾论治。在气机调节中不可忽视调节中焦脾胃。脾胃一升一降输布津液,调畅气机。脾者,后天之本也,气血生化之源;胃者,水谷之海,胃气为脉之本,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脾胃之于脏腑阴阳气血运行至关重要。饮食不规律、过量饮酒、高盐饮食、过饱过饥等不健康生活等都会影响脾胃功能。所谓病之所以生者,皆起于过用也。从解剖学来看,相比较于其他脏腑而言,脾胃是与外界联系最密切的脏腑,且胃肠道菌群的失调也是导致高血压的主要因素,从脾胃论治高血压切实可行。而对于正常高值血压人群中,由于脾胃因素导致或者加重的不在少数。因此,在肝基础上从脾胃论治是一个相当有必要的切入点。李立志总结了“健脾五法”治疗高血压。另外,运动和养生是非药物手段干预高值血压的重要方向,改善体质,疏导情志,指导患者建立相对健康的生活方式以降低高血压的发病率,提高人们的生存质量。编者按:该文刊载于《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年第4期,查看整期内容


转载请注明:http://www.qrmqc.com/wazz/14388.html

 


当前时间: